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基于创先争优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多年来党建工作经验,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而提出的一项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充分认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高校开展的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代表的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锻炼了高校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激发了党组织和党员的生机与活力,解决了一系列制约高校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为高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和组织准备。高校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关键在于要结合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来推动工作,高校要充分利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契机,通过“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丰富党建工作载体”、“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等个方面的努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战斗力、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使高校党建工作跃上新台阶,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供强大的政治保障。

一、通过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创先争优,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的执行力是保障党在基层的一切执政活动能否正常进行及其效率如何、效果如何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基层组织的执行力体现在对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的贯彻落实上,只有保持基层党组织与党员的紧密联系,加强党员之间的相互沟通,才能了解执行动态,掌握执行环节,扩大执行参与面,增强执行科学性。

从高校的情况来看,由于教学、科研、学生活动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院系所、教研室、年级、班级的范围,在这些传统组织中党员之间的关系日渐松散,以致出现了混合年级和专业的学生党支部中由于学生互不了解、作息时间不统一,导致组织生活难以正常开展;按教研室设置的教工党支部中由于教师工作不易集中,组织生活容易流于形式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尝试依托高校党员以指导学习、共同研究、联合攻关、参与校园兴趣活动等为纽带结成的新团队来设置党支部,实现对党的基层组织的优化设置,使党的活动充分融入教学、科研、学生活动之中,这无疑是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和更好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破题良策。具体来说,教工党支部的设置要有利于解决支部发展动力不足、凝聚力不强的问题。除了按照院系和教研室设置支部外,学科、研究所、实验室等一线部门,如果能够满足《中国共产党章程》对正式党员人数的规定,而且具备人员相对稳定、协作关系较为密切、共同活动时间较为集中的条件,都可以考虑设立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的设置,则应当从有利于扩大党组织对校园生活的覆盖面、有利于学生实际参与活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来实施。例如可以在学生兴趣社团、学生公寓楼中设立临时党支部或流动党支部,在继续加强传统的班级党支部建设同时,尝试按照学生党员的发展方向和特长优势设立兴趣型小组。

二、通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创先争优,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党员作为党组织的基本细胞,是党执政活动的具体承担者和体现者,党员个体素质的高低,无疑会影响党整体执政能力。共产党员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直接反映了党组织战斗力的强弱。当前高校党员队伍在总体上说是比较好的。高校党员中学生和青年教师数量较大①;青年所具有的文化素质高、创造潜能大,思维活跃、可塑性强,认识不稳定、易于情绪化等特点在高校党员群体中表现得也更加明显。如何适应青年党员群体特点并加以正确地引导教育,从而提高青年大学生党员的素质,是加强高校党员队伍建设的关键。

创先争优活动有机地衔接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高校在明确党员队伍建设工作中的难点、关键点后通过从基层发力来解决问题提供了契机。根据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我们认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进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必须要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要注意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党员的主体地位。要结合高校党员自主意识较强的特点开展工作,通过党组织的教育引导,使党员主动参与到党性教育的全过程中,亲历、亲感、亲思和亲为,变“外求、他塑”为“内求、自塑”。二是要注意坚持理论学习,帮助党员提升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高校党员的学习领悟能力普遍较强,因此高校党员的政治学习除了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外,更应当突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在优化知识结构方面更应当提倡跨专业、跨学科的融会贯通。三是要注意提升党的工作科学化水平,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高校党员的自我规范意识较强,普遍尊重规律、重视实效,因此高校党组织的工作必须要做到程序精简高效、目标切实可行、方法服务效果、形式服从内容。

 三、通过丰富党建工作载体创先争优,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

工作载体是实现党建工作目标的平台。我们要通过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工作载体,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群众的发展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党员和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突出问题,而且可以以实实在在的创建成效和显著的正面效应带动广大群众投身到推动事业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去,从而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丰富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工作载体,将党的基层组织的各种学习教育形式和资源统摄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来,创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党建品牌项目,真正使创先争优活动更加具体化、生动化、科学化,保障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更大的工作成效,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在广大群众中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要丰富党建工作载体,进而创建出党建工作品牌,需要从六个方面着力:一要结合好党建主题,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先进理念的渗透。如将评选“五个好党组织”、“五带头优秀党员”、“创建红旗支部”的活动大张旗鼓地做起来。二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学校工作特点和工作实际。教工党组织要把活动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如开展“名师讲堂”和“育人标兵”活动;学生党组织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历史使命教育等活动,引导党员要努力成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三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通过建设“红色网站”,开展“网上党支部”活动、“网上党校”活动等,开放思想教育资源,发布党务信息,为党员学习提供了“菜单式服务”,也为党组织提供了高效的工作平台。四要针对青年学生特点,增强载体的吸引力。开展学生可以广泛参与、乐于参与的各种文体活动,如组织“唱红歌”、“排话剧”、观赏主旋律文艺演出等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五要适应校园生活的新变化,延伸党建工作的触角。如在学生公寓已经成为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的情况下,积极开展以学生公寓为场地、以提高学生党员自我规范和自我教育能力为目的的主题活动。六要着眼于解决群众的困难问题,彰显党员先锋的作用。如开展党员参与的对贫困学生的爱心帮扶,开展党员骨干深入基层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等。

四、通过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创先争优,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党的凝聚力就是指党对党员和群众的吸引力、党员和群众对党的向心力。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是维系党和国家团结统一的重要纽带,是激励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为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目标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力。民主是增强党的凝聚力的重要依靠,推动基层民主是推进民主建设的基础。作为学术研究的阵地和知识分子集中的组织,高校对于民主管理的诉求强烈,同时也具备相当程度的民主管理基础和条件。在高校党政的指导和支持下,近年来高校基层民主建设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大力推动校务公开、坚持依法治校等方面有许多亮点和新意,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基层组织活动十分活跃,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明责放权、重心下移和自主运行。

在这一有利形势下,我们应该将创先争优活动当作一中青年学者论坛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次大型的基层民主实践活动、一个进一步扩大党组织凝聚力的机会。除了积极完善党内民主,保证党员对创先争优活动中重大事项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外,还应当注意回应好党员、群众对于用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引领基层民主建设,在党的领导下参与更多样的民主实践的期待。具体来说,就要通过遇事与群众商量、决策请群众参与、工作让群众监督、功过让群众评价,让师生群众广泛参与到创先争优活动的全过程中来。例如,在公开承诺的提事、提建议阶段,除了党组织和党员要深入调研外,还应利用高校共青团、工会、民主党派各类组织健全的优势,广开渠道听取意见,将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摸实摸准。在定事、定承诺阶段,党组织要紧密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按照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和科研工作的标准来发挥决策功能,实现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亮出切实可行的承诺。在干事、践行承诺阶段,党组织和党员要明确责任和实施细项,目光要长远,解决群众的问题要及时。在点评阶段,除了领导点评、党员互评外,还要召开群众评议大会,接受基层群众的直接监督,把党员干部的上进心、荣誉感调动起来。在总结考核阶段,要通过民主的程序评出众望所归的优秀模范,使先进典型立得住、先进事迹传得开、先进经验用得广。

五、通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创先争优,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

党的建设必须与党的任务高度统一起来,检验党建工作的成效就要看党组织和党员是否在事业发展中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是否在广大群众心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在干事业、促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党组织和党员“带头做”、“老实做”,群众才能“跟着做”。这是示范引领作用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也是扩大基层党组织影响力的切入点。创先争优活动中提出的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五个好”、“五带头”的标准,正是对“带头做”、“老实做”的具体指引。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带头做”的关键在于带头创新。一是要着力推进思想观念创新。要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认识高度出发,把思想统一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各项任务目标上来,用符合时代特征、任务特点和本校实际的思维方式、工作思路、精神状态来促进新的科学发展。二是要着力推进组织建设创新。要根据高校的组织结构特点和教学科研活动规律来设计基层组织体系,强化基层组织功能,充实党在教研室、研究所、学科团队、学生公寓、学生社团等一线的工作力量,积极探索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提高有人管事、有能力干事、有场所议事、有机制处事的水平。三是要着力推进作风建设创新。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营造风清气正、规范高效、和谐稳定的校园“软环境”。四是要着力推进制度建设创新。要在健全党组织内部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程序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高校管理机制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学术研究发展的逻辑和规律来看,高校先进典型更要有“老实做事”、立足岗位创一流的耐心与气度。因此,在创先争优活动所引发的“争创”热潮中,教学、科研岗位的党组织和党员要努力争取在教学改革、科研立项、创造发明、辅导学生参加竞赛、关心爱护学生等方面成为“育人标兵”,学生党组织和党员要努力争取在学习成绩、服务同学、创造发明、自主创业、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成为“表率”,管理、服务岗位的党组织和党员要努力争取在管理方式方法创新、服务质量优良、业务工作过硬等方面成“业务能手”。这样,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效应”、“带动效应”才能在活动中凸现,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力和影响力才会得到有效扩大。

总之,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责任,承担着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使命。创先争优活动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造了良好契机,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找准工作着力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在广大师生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以创先争优推进学校建设,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实现科学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